外观特征:
体型大小:
黑翅土白蚁:有翅繁殖蚁体长 12-16 毫米,翅展 23-25 毫米;蚁后体长 70-80 毫米,体宽 13-15 毫米;兵蚁体长约 6 毫米。整体体型相对较小。黄翅大白蚁:体型较大,有翅繁殖蚁体长一般在 20-30 毫米,翅展相对更宽。
颜色差异:
黑翅土白蚁:有翅繁殖蚁的头、胸、腹背面为黑褐色,腹面棕黄色,翅膀呈烟褐色。兵蚁头部深黄色,胸、腹部淡黄色至灰白色。
黄翅大白蚁:身体颜色相对较浅,有翅繁殖蚁的身体多为淡黄褐色,翅膀颜色稍浅于黑翅土白蚁。
翅膀特征:
黑翅土白蚁:前翅鳞大于后翅鳞。
黄翅大白蚁:前翅与后翅的大小比例差异相对不明显。
生活习性:
活动时间:
黑翅土白蚁:活动时间主要在晚上,婚飞时间为每年 5-6 月闷热的傍晚,一般在 7 时左右。
黄翅大白蚁:活动时间也多在晚上,但分飞时间在 4 月下旬至 7 月上旬的凌晨时分。
栖息环境:
黑翅土白蚁:常栖息于生有杂草的背水坡坝心内等土壤湿润、植被丰富且靠近水源的地方,蚁巢多数位于地下 0.3-2.0 米之处。
黄翅大白蚁:同样喜欢在靠近水源的地方筑巢,但相较于黑翅土白蚁,它们更倾向于在江河水库的堤坝、山林中的树木根部等地方营巢,营地下群居生活,分散的副巢很少。
食性偏好:
黑翅土白蚁:是菌栽白蚁,工蚁和兵蚁会收集植物残渣培育蚁巢内的共生真菌,并以此为食,也取食活体植物的根、茎、幼苗的嫩茎和根部,以及木材、干枯树枝、落叶、树桩等。
黄翅大白蚁:对含纤维质丰富、糖分和淀粉多的植物危害最为严重,例如树木、农作物等。
蚁巢结构:
黑翅土白蚁:蚁巢结构复杂,新巢开始只是一个小腔,之后不断发展变化,会形成多个菌圃腔,彼此间有蚁道相通,菌圃为工蚁、幼蚁居住之处及食料的储仓。
黄翅大白蚁:筑大巢,巢内结构也较为复杂,但副巢数量相对较少,蚁巢内有明确的主巢和通道系统
危害性:
黑翅土白蚁:危害的寄主植物种类很多,能严重危害房屋建筑、森林和水库堤坝等,在堤坝上筑巢量大而深,隐患较大。
黄翅大白蚁:危害性仅次于黑翅土白蚁,会蛀蚀林木、农作物,破坏房屋的木构件,在江河水库的堤坝营巢栖居可能引发水患。